枪杆造句

营销圈公众号引导关注

枪杆造句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共产党人:他扛起钢枪是一名勇猛的士兵,拿起锄头则是一位农事娴熟的农民;他将信仰铸就在血与火的战场,又把初心播撒在贫与瘠的田野;他用一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承诺——只要是为了人类最崇高的事业而奋斗献身,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得失和身份。

这个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甘祖昌。

甘祖昌自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戎马倥偬29年,他南征北战,英勇奋斗,数受重伤,屡立功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然而,仅仅两年后,甘祖昌却毅然解甲归田,带着全家回到老家——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沿背大队桥头村,种田当农民,造福老百姓,这一干又是29年,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从农民到将军,枪杆见情怀;从将军到农民,锄头映初心。甘祖昌用一生奋斗谱写出对党的无限热爱,用全部生命捍卫对党的无限忠诚。

不计得失,忠于党和人民

有几分热发几分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对党忠诚老实”,甘祖昌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身体力行。无论是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作战、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和“南征北返”突围战斗,以及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大西北历次重大战役战斗的革命生涯,还是回到农村矢志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建设岁月,甘祖昌把对党的无限忠诚植进骨髓、融入血液,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革命信念始终如一。

1951年,在一次下乡检查工作途中,甘祖昌因特务破坏桥梁导致车祸,头部再次受伤,加剧了战争时期两次头部受伤留下的严重脑震荡后遗症。他深感自己不再适合做领导工作,毅然决定辞去职务,回乡务农,以从事体力劳动的方式,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从为新中国成立的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投身家乡、奉献乡梓,甘祖昌对党忠诚,永葆初心,把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光热,毫无保留地散发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路上,以实际行动为自己的信仰追求作了最好的诠释。

枪杆造句

不图享受,甘于艰苦奋斗

共产党人追求的是让全人类得到幸福,而非只为一己之私的小富即安。甘祖昌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恋职位、不图享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携妻将子解甲归乡。

不仅如此,甘祖昌还极力劝退为其配备的保健医生、警卫秘书,从村前村后拾粪开始,数十年如一日,除了生病、外出开会,就是开荒地、改造农田水利、修建水坝电站,几乎天天和农民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干劲极大,休息极少。

当时组织上每个月发给甘祖昌工资330多元,但他生活俭朴,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超过一元钱一斤的食物,不穿超过一元钱一尺布的衣服。

虽对自己节俭,但甘祖昌对公共事务毫不吝啬,累计支出85000余元之巨。上级在生活上要按有关规定照顾他,给他盖房子、配汽车,他都一一拒绝,自己花钱在村里盖了几间连窗户玻璃都未安装的简陋房子作宿舍。甘祖昌留给妻儿的唯一遗产是一只铁盒子,里面用红布包着他在1955年荣获的3枚勋章。

不忘初心,勤于造福百姓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建立初心不难,难在一以贯之地坚守。

正如甘祖昌的夫人、曾先后两次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深情称作“老阿姨”的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所说的那样:“老甘最大的信念就是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

甘祖昌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一踏上故乡的土地,他就下定决心:“只要我的心脏还能跳动,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一定为建设一个幸福的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脱下军装便和农民兄弟吃住在一起,摸爬滚打在一起,一如当年带兵打仗一样。他将自己工资收入的70%以上用于帮助群众购化肥、添机械、建学校、办企业、救济贫困户。正是他关心群众,不摆架子,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家乡的父老乡亲才发自内心地认可他,接纳他,亲切地称他为“祖昌兄弟”、“祖昌伯伯”。

回乡29年,甘祖昌白天参加勘测设计,晚上钻研农业科技,和乡亲们一起深入一线、同甘共苦、呕心沥血、辛勤劳作,共修建水库3座、水电站4座、渠道25公里、公路3条、桥梁12座,为家乡群众过上幸福小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用为民谋利践行了自己的赤诚初心。

枪杆造句

不徇私情,严于律己治家

甘祖昌虽然劳苦功高,但从不居功自傲,坚决反对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他对亲属子女一贯严格要求,经常教育他们要有革命后代的责任感,而不能有干部子女的优越感。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的同时,甘祖昌也将妻子龚全珍的军籍公职一并辞去,一同返乡。

1950年第一次回乡探亲时,他将堂兄的儿子带到新疆读书,却把自己亲生儿子留在家乡务农。大儿子甘锦荣在家乡干篾匠活,因身体瘦弱,上山砍竹子太吃力,在甘祖昌母亲的再三要求下,甘祖昌才同意让大儿子甘锦荣去了新疆。可当甘祖昌得知儿子在家乡会打铁时,毫不犹豫地就将甘锦荣安排到打铁厂当锻工。返乡之时,甘祖昌又毅然决定,让本可以留在新疆工作的甘锦荣夫妇与他一同回到农村,建设家乡。

1976年,老伴龚全珍从教育工作岗位上离休,按当时规定可由一个子女顶替。甘祖昌认为,子女长大应自谋出路,而非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最终阻止了四女儿甘吉荣去学校“顶班”。

1986年春节过后,甘祖昌因病去世。在弥留之际,他嘴里仍在断断续续地说:“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化肥农药,支援农业……我不要房子,不要给我盖房子……”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引流和网络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引流技术和创业项目课程免费分享!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对网络推广引流和网络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引流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的推广引流技术和网络创业项目课程分享,当然是免费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yingxiaoo@foxmail.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yingxiaoo.com/6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