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内乡县衙阅读答案?

营销圈公众号引导关注

决策探索杂志 全媒体记者刘振伟 通讯员刘会

内乡县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官署衙门博物馆,作为旧时官员的办公起居之所,每一天也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子(zi)时,古代每一天的开始,也就是说从每天晚上的11点开始就是新的一天了。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此时为三更;

丑(chou)时:1点钟至3点钟,四更;

寅(yin)时:3点钟至5点钟,五更;

卯(mao)辰:5点钟至7点钟;

辰(chen)时:7点钟至9点钟;

巳(si)时:9点钟至11点钟;

午(wu)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

未(wei)时:下午1点钟至3点钟;

申(shen)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you)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xu)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一更;

亥(hai)时:晚9点钟至11点钟,二更。

一个时辰称为一个大时,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半个时辰是一个小时,在这十二时辰里您知道知县在内乡县衙都做些什么?

在过去衙门开门上班非常有讲究,衙署内官员上班的时间都有严格规定,清代县衙沿袭以前的做法,国家机关实行坐班制,县官每日办公皆在衙署,一日两次坐衙治事、接受属吏参拜,早晨的一次称早衙,晚间的一次称晚衙。在机械钟表传入我国以前,各衙署的作息时间所用到的报时器物主要有:梆、点和鼓。梆,即梆子,用坚硬的竹子或木头做成的发声器,三尺长,背上有挖空的直孔,用于起床、巡更或聚众、号召人时所敲击的器物。

梆,内乡县衙阅读答案?

上图为“点”,又称“云版”。一般是用青铜或者钢铁铸成的敲击乐器,因其它的体形薄而扁平像云朵形状,故称“云版”,过去官署及权贵之家都以敲击云版为报时、集众的信号。

梆,内乡县衙阅读答案?

上图为“鼓”,站在内乡县衙大堂的这面鼓前,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鼓点,悠远而又深厚、朦胧而又清晰!县官升堂理案或有重大庆典活动,击鼓升堂,结束后打退堂鼓。

早衙时,黎明日出的卯时(5—7点)县衙的内衙宅门就传出头梆的声音,打点七下,外应梆一次,头梆是衙门准备上班的信号,寓意是“为君难为臣不易”,在一片梆鼓声中县衙开启了新的一天工作。这时前衙守大门的衙役要请内衙用转筒将大门钥匙递出来,门子将宅门开锁打开大门,三班六房、胥吏衙役等人员已经起床开始到衙门报到、听候点名,俗称“应卯”;上司按名册(即卯册)查点人数,称为“点卯”;而官吏到衙署签到,称“画卯”,厨房内烧水,茶房内煎茶,衙门内繁忙的工作即将开始,此时“刷脸”、“打卡”结束。

食时的辰刻(7—9点),知县起床,内衙要打第二梆,打点五下,名曰:“臣事君以忠”,衙役们在此时听候传唤差遣,书吏们将当天长官要处理的各种文件送到签押房,同时将前一天知县签发的公文分派给各房去办。值日的书吏要将自己的姓名及接办稿件填写在号簿上以备核查。内衙传第三梆时,打点三下,寓意是“清、慎、勤”,这时知县走出内衙进入签押房,书吏、衙役肃立两旁侍候听审,开始正式办理公务。当天有案件要办理,就传齐各案人证、敲击升堂鼓后知县坐在大堂审理案件。

晚衙时,申刻(下午3—5点)传头梆,打点七下,日落打二梆,点击五下,外传晚梆,六房的书吏汇送日行签稿,由承发房送进,查点过数无错,送到签押房后结束衙门一天的公务。夜里如果衙门情况正常,门子即锁上大门、二门、宅门,带班的要查点上宿衙役,查收仓库监狱民壮兵丁人等,治安防范相当严密。遇有紧要文檄,需要立即登记办理的,就要延长时间办理,如果案件实在太多白天没有办完的,晚梆以后和发早梆一样,知县、衙役、书吏、众官等人要“夜以继日”加班继续办理。一年之中,县衙也会随着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动:春冬季天短夜长,每天卯正一刻发头梆,辰正一刻发二梆,申初三刻发晚梆,酉正三刻宅门上锁。夏秋季天长夜短,卯初一刻发头梆,辰初一刻发二梆,申正三刻发晚梆,戌初三刻宅门上锁。

十二时辰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古代时间记录方法,它非常别致而又优雅,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大智慧,读懂了县衙的十二时辰,就了解了知县一天的活动,就读懂了衙门博物馆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同时在领略内乡县衙的独有魅力和悠久历史时,也明白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应珍惜时间、热爱生活,认真地过好每个当下,分秒必争地为明天而奋斗。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引流和网络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引流技术和创业项目课程免费分享!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对网络推广引流和网络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引流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的推广引流技术和网络创业项目课程分享,当然是免费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yingxiaoo@foxmail.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yingxiaoo.com/6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