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选择掌握的4大方式?

营销圈公众号引导关注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一句话: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可是对于平凡的我们来说,哪些是不该放弃的,哪些是不该坚持的,这真的是一个很费脑力的难题。

类似的话,余秋雨也说过: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尝过人生的苦,有时会忍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为什么会和他在一起?我为什么过着这样的生活?而我想要的那些生活呢,它们又在哪里?

其实这么多的为什么,都是我们一步一步选择的结果。是选择,把我们一步一步推到了这里。那么如何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更好的选择呢?

采铜表示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并在《精进》这本书里提出了4点选择建议。

如何选择,选择掌握的4大方式?

01 从终极问题出发,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高的选择。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所谓“选择”,就是“审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轻重”。

朱先生曾检讨自己年轻时,由于没能权衡好轻重,以至于花了很多功夫读了一些不值得读的书,写了一些不值得写的文章,也做了一些不值得尝试的事,感到懊悔不已。

他说,要权衡好本末轻重,就得有“价值意识”,也就是要搞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可是比较为难的是,有时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此采铜建议,如果现阶段你确实不知道你的最高目标是什么,那么你可以采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回想一下最近一段时间你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然后,你可以再回忆一下,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以及完成之后你内心的感受。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件事对你如此重要,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让你感受到了难得的愉悦,还是因为内心的充盈,或者是一种平静,还是难以自抑的激动?

如何选择,选择掌握的4大方式?

这些最有意义的事带来的感受,很可能就是你内心深处所追求的东西,由此你可以去思考,以什么作为人生的这个目标,可以让你长期地持续地获得这种感觉。

另外,在面临选择时学会采用“最优原则”。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在做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

所谓满意原则,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并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好的。

因此,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低,那么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很可能在所有选项中并不是最优越的,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02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牢骚:我想学的专业不是现在的专业,而是另一个专业;我想在的城市是一个大城市,而不是现在这个又小又破的地方;我对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我想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乍一看我们被眼前的困境所限定了,对自己的选择懊悔不已,不知道该往哪走,对未来也看不到方向。采铜分析说,像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模式:

采铜认为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控制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其结果是,我们通常只是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拿第一个“现在所学的专业不是想学的”为例,他可能还会隐含着这样几个观点:

表面看来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不过是不同形式的偏见,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些价值是对的。

如果能意识到这些假设的不可靠,厘清这些假设的不合理成分,就可以中断这些假设给自己思维造成的束缚,从原先的无路可走的假象中走出来,发现新的改变状况的途径,进而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些新的可能选项。

假设你喜欢的专业是动画,那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发布动画作品积累经验,可以从非专业出身的动画人经历中获得启示,还可以直接从作品入手实现“做中学”。

这样一来就可以找到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眼前的选择所限定。所以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03 选择太多怎么办?学会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无路可走相对的是有多条路可走,而我们不知道哪条路更适合自己,咬着牙选择了一条,还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正确。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无谓对错,只有哪个更好。采铜建议可以使用精细化思考的方法帮助选择,也就是利用适当的工具对各个选项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终综合分析得出答案。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维度分析法,即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这种方法非常实用。

假设现在你拿到了A、B、C、D四个工作机会?粗略想象每个机会都有其优缺点,一时难以选择,该怎么办?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从源头开始梳理,去想一想你为什么要工作,以及你想通过工作得到什么。这一步叫作“重新定义问题”,它把原来的问题“四个工作机会选哪个”重新定义为一个更根源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

第2步就是基于重新定义的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工作特征。这时可以建一个Excel表格,在第一排填上四个工作机会,第一列把所有的特征填进去,比如工作时间、培训指导,工作强度,团队氛围,考评制度,工作环境等一些因素。

第3步是在罗列的因素中进行筛选,按其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然后得分最高的那个就是最优选择项。这是帮助我们做出理性选择的一个工具,不仅在选择工作上,在其他难以决定的方面都可以,比如购物、选择旅行地点等都可以。

04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有时我们对于人生想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对的,或者说很早就能找到,而是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逐渐清晰起来。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推翻之前所有的选择吗,还是坐在那里哭着懊悔自己错过了太多的时间。这样的话,跟吃到第五个烧饼吃饱,而后悔花钱吃掉前四个烧饼的人有什么区别。

按照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来看,我们的人生是由我们自己构建起来的,在这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会像一个科学家一样,一开始给自我提出某种假定。然后基于这个假定做出某种选择,选择之后我们又为这个选择注入心血,最后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也可能发现事情并非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于是我们就会校正原先的假设,重新作出选择。

这个校正假定重新选择的过程被称之为建设性的改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建设性的改变,我们搭建起我们独特的人生。就像弘丹老师,她一开始只是想通过写作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后来她出版了两本书,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然而,在开设写作训练营的过程中,弘丹老师发现她的使命就是通过写作影响另一个生命,于是她创办了青橙学院,决定把教授写作进行到底。

所以自我并不是凝固的,它虽然有稳定的成分,但也可以不断地拓展,在未来发展中很多新的特性。“现在的我”不过是无数个“可能的我”中的一个。

所以我们大可以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有时候我们会选错,甚至会为这个错误付出太多,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重新做出选择,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对网络推广引流和网络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引流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的推广引流技术和网络创业项目课程分享,当然是免费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yingxiaoo@foxmail.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yingxiaoo.com/6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