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的动作描写,祥子三次哆嗦的原因?

营销圈公众号引导关注

祥子,一次次的哆嗦为哪般

读过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骆驼祥子》的读者不知有没有注意到:篇幅不算太长的这部小说中多次出现一个词语——“哆嗦”。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大约出现了21次,大多时候(14次)是写祥子的,另有7次是写别人的。那么,这么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究竟有怎样的内涵,作者用这个常用的词到底要表达些什么情感呢?我为大家简单地做个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名著的价值。

哆嗦,《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只有一个义项: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并举了例子“冻得直哆嗦”“气得浑身哆嗦”。百度百科上倒是有三个解释: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战栗,因为冷、害怕或受外力等而颤抖;颤动,发抖。汉语词义丰富,好多情况下词典也无法准确地解释的,需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加以分析。祥子的10多次“哆嗦”,其中有这些意思,但也有这些义项之外的意思,下面我结合具体的例句来分析。

骆驼祥子的动作描写,祥子三次哆嗦的原因?

写祥子的14次“哆嗦”中有8处是侧重或主要写祥子的身体颤动的。小说第四章祥子从兵营里带着三匹骆驼逃出去并卖了三十五块钱之后,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天,强打着精神再次回到“熟习的,可爱的”北平城。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捧起放了“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的豆腐碗时,“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这是祥子死里逃生后回到北平吃的第一顿食物,长时间忍受着饥饿与寒冷的祥子猛然间喝进去一碗热的雪白的豆腐,“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此处的“哆嗦”是其本义,冷的身体受到热豆腐的刺激之后作出的本能的生理反应。

初冬时节,祥子在曹府拉包月(第八章)。“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此处的祥子哆嗦,是因为天气冷而导致的身体颤动。与此处意思一样的还有两个地方,一处在第九章:“到了桥头上,两面冰上的冷气使祥子哆嗦了一下,他不愿再走。”另一处是在第十章:“刚跑了一身的热汗,把那个冰凉的小水筒往胸前一贴,让他立刻哆嗦一下”。三个“哆嗦”写尽了天气的寒冷,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拉车挣生活的不易。

剩余4处祥子身体的颤动既不是因为寒冷也不是饥饿导致的,而是受到外因的刺激不由自主作出的身体的本能的生理表现。第十一章结尾部分孙侦探闯进曹宅,威逼祥子拿钱买命,无奈之下祥子把闷葫芦罐里的钱全给了孙侦探,在写祥子拿钱的时候,连用了三个“哆嗦”,其中两个写的主要是祥子身体的反应:“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祥子没出声,哆嗦着要往起裹被褥”。此时的祥子动作是迟缓的、木讷的,是多么的无奈与不舍!第十八章写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景,也是连续用了三个“哆嗦”,其中两个是自身体发出的。“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大而猛,祥子本能地产生了肌肉的收缩。“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此时的祥子有冷、有湿、有疲惫不堪。

骆驼祥子的动作描写,祥子三次哆嗦的原因?

身体的颤动是本能,基本不具大的威胁,然而心理上或者精神上的战栗,对人就是极大的摧残了。而祥子正是下文提及的6个“哆嗦”给了他心灵上的创伤和精神上的打击,使得他逐步走向堕落的深渊的。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哆嗦”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积极的,一个层面则是消极的。积极的有激动、兴奋、喜悦,情绪是热烈的;消极的诸如害怕、担忧、恐惧等,这对人的打击最为严重。我们先来看看由积极情绪产生的哆嗦。

小说第一章老舍便两次用了“哆嗦”一词。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做了一名车夫,他最大的愿望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经过整整三年的奋斗与节省,他终于“凑足了一百块钱”,迫不及待地去车铺看车、挑车、买车:“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三年怀一梦,今日终成真。车近在眼前,交了钱之后就属于自己的了,心中激动、兴奋,所以拿钱的时候手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了!这一细节,传神地表达出了祥子此时此刻心愿达成后的那种心情。交了钱之后,“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车,确确实实地是自己的了,三年买车路,一把辛酸泪呢!前文写祥子捧着老豆腐时的“哆嗦”,也有写祥子内心激动的因素,毕竟历尽大兵的折磨之后,从虎口逃出来了,劫后余生让祥子庆幸,为自己再只脚实实在在地踏在北平城的土地上而庆幸。

骆驼祥子的动作描写,祥子三次哆嗦的原因?

可惜能让祥子如此兴奋的事件并不多,大多时候是处于担惊受怕之中的。第三章仓皇中祥子带着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牵着骆驼,他觉得自己“绝不像个拉骆驼的”而是“倒很像个逃兵”。“逃兵,被官中拿去还倒是小事;教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想到这儿,他哆嗦起来,背后骆驼蹄子噗噗轻响猛然吓了他一跳。”此时,祥子的内心是深深地担忧与恐惧,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再被捉住连命也保不住了!祥子被孙侦探威胁拿出钱保命的时候(第十一章),手一直是“哆嗦”着的,即使全部拿出来了,奸诈、阴险、仗势欺人的孙侦探还不满足、不相信“就是这点?”“祥子没出声,只剩了哆嗦。”无奈、无助、紧张、不舍、愤怒与恐惧一起袭上祥子的心头,除了无言的“哆嗦”,别无他法,黑暗的社会无处说理、无处伸冤。

“假若这么活下去,他会有一天成为一个干骨头架子,还是这么大,而膛儿里全是空的。他哆嗦起来。”这是第十六章祥子和虎妞结婚后,虎妞不让他拉车,但祥子还是不顾虎妞反对拉起了车,这是他做出决定前的内心思考。他之所以哆嗦,是因为虎妞要控制他,从肉体上要榨干他,“他完全成了她的玩艺儿”。想到继续这样下去,祥子内心是害怕、担忧的,毕竟虎妞太过蛮狠、霸道,况且祥子并不是真的喜欢她。

让祥子内心煎熬的不仅来自大兵、侦探、虎妞,更有来自他服务对象——坐车人的。祥子在暴雨下拉车(第十八章)时,“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到了目的地坐车人“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而祥子“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既是祥子当时经历烈日和暴雨中“挣命”的身体状态,也是他失望、萎靡的精神状态。他的命运就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单薄、无助、没有自由,他根本没有力量与这个社会抗争,正如风雨中的树叶没有力量与风雨抗衡一样。

骆驼祥子的动作描写,祥子三次哆嗦的原因?

一个简单而平常的“哆嗦”,反映出作者深厚的笔力,包含着丰厚的意蕴,简单而又意味无穷。祥子从刚进城时的一棵“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树“哆嗦”成了风雨中的树叶,以致于后来不再哆嗦也不知何为“哆嗦”了;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有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朴实农村青年,“哆嗦”成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哆嗦”折射出了祥子的性格变化线路,也折射出了祥子命运的浮沉起落。祥子的“哆嗦”,让人唏嘘感叹。祥子的“哆嗦”,是底层劳动者的哆嗦,也是劳苦大众的哆嗦,更是整个旧社会的哆嗦,因此是需要革新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们不能苛求祥子成为一个完人,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不可能成为完人。但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不再盲目地“哆嗦”,将这些“哆嗦”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照出各自的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挺拔与猥琐,并以此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随着时代的美好向阳而生、绽放生命的精彩。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引流和网络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引流技术和创业项目课程免费分享!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对网络推广引流和网络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引流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的推广引流技术和网络创业项目课程分享,当然是免费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yingxiaoo@foxmail.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yingxiaoo.com/5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