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圈公众号引导关注

横阳之源 萬全平原

–千年沧桑万全垟 人杰地灵渔米乡

文:光明人家

平阳万全平原,民间俗称万全垟,也叫瑞平平原,是温州沿海平阳著名的三江平原之一。万全平原,从地理和历史的范围概述,她指的是瑞安飞云江河口以南至平阳横屿山以北约150多平方公里的冲海积水网平原。今行政区划分属于瑞安市的飞云街道(东面大部)南滨街道(原阁巷镇和今天平阳县的万全镇(榆垟镇、郑楼镇、宋桥镇)海西镇(宋埠与西湾)及昆阳镇(北部和东部地区)。1980年代撤区前属瑞安市的仙降区(东部约占35%)和平阳县万全区(大部约占65%)。

垟

万全平原是平阳县的大粮仓,是老平阳开发最早的地区,万全作为地域名,有文字可查,已有近千年历史了。据北宋神宗时期(1078年)的《元丰九域志》载;平阳设有十乡,万全乡是十乡之一。直至清末,这些乡名基本不变。而此前一百年,北宋太平兴国间(976-984)平阳县为十一乡。虽乡名不可知,但据历代地域设置基本相承推论,近千年前,已有万全的地域名称了。同时,也是平阳县历史上主要的集镇与农业生产集聚基地。

垟


千年时光,沧海桑田

万全平原曾是沧海之地,也是个冲海积平原,由飞云江冲积而成,1993年出版的《平阳县志》断言:“万全垟系冲积平原。”也是为平阳建县起源之地,清代平阳著名诗人张綦毋的《船屯渔唱》首道,“平阳,故横屿船屯也”。其一诗云:“横阳两屿夹晴川,故老相传泊万船。不信蓬莱有清浅,眼观沧海变桑田。”

千年时光的沧海桑田,造就了鱼米之乡的万全垟,万全平原大部分旧属万全乡,在万历《温州府志》卷1载:“万全乡,负县郭,古为海,后筑塘为田”,即此地通过历代人民大规模的修筑海塘而后才成陆。

垟

早在秦汉时期,飞云江河口北岸在集云山南麓,南岸在平阳县万全镇的横屿山麓。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孙权以横屿为中心的港湾,设横屿船屯,为当时主要的造船和水军训练基地;周围停泊万只船肪,古有“万船”之称。后港湾淤成陆地,仍沿用“万船”的谐音,改称“万全”垟,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在横屿船屯的基础上设立今平阳县的前身始阳县。平阳城南有岭门山,东晋谢灵运《游岭门山诗》记其游山所见,有“海岸常寥寥,空馆盈清息”句,可能今滨海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在南朝时尚未成陆。到唐末五代时,今飞云江南岸的下楼、潭头都已建村,海岸线已大致推进到今天的平阳榆垟镇一带。

垟

沙塘—横河埭位于飞云江以南的平阳县和瑞安县境,是万全平原的重要海塘。南宋以前,这一带沿海平原没有统一的海塘,村落各自筑埭,外拦海潮,内蓄河水溉田,各村因利益的争夺而经常发生冲突。南宋绍兴年间,万全平原在地方官和乡绅的主持下,将各村落独自建成的小海塘“埭”联接成统一的海塘沙塘并创设陡门和其他附加设施。平阳南宋进士徐谊《沙塘陡门记》载:“上蓄众流,下捍潮卤,有沙塘为之城垒,潴其不足,泄其有余,有陡门为之喉襟”形成完善的水利系统。

垟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以后,沙塘与瑞安县内的横河埭连接,塘河水均自沙塘陡门排出,形成纵贯飞云江南岸万全平原沿海的海塘。此时,在沙塘东南的仙口仍是一个海港,南宋初曾有日本船只停泊于此。到明代隆庆(1567—1572年)年间时,岸线北自瑞安榆木经沙塘陡门、仙口而南,此线在乾道岸线以外不远处,可见宋至明后期万全平原的扩展极其有限。

自入清以来,万全平原(飞云江南岸平原)的成陆速度加快。清、光绪年间沙塘陡门“外涂十余里”,全靠不断排淤才能确保河流排水通畅。据光绪《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平阳县图”,光绪年间岸线已在阁巷——沙塘陡门以东1.5公里处。1922年在沙塘陡门以东修建海塘,1978年修的现代海塘又在此海塘以外1.2公里外,并在塘外堆积起了新的滩涂。

垟

从全新世中期以后陆地又逐渐抬升,飞云江南部上升为陆,平阳县民开发万全平原,河口转移北岸瑞安山麓,形成现在的南大北小的河口平原。民国《平阳县志》云:“世代相传万全为海涨之地。”清人张綦毋的《船屯渔唱》诗道“七洲倒影照帆桅,聚远楼头眼界开。底用登州观海市,神山咫尺接蓬莱。” 周谓的笺释道“祝垚之《米盐录》里谚云:沉了七洲洋,涨起万全乡。江干人言:值深秋天净水清,见海中城郭屋舍,尚隐隐可辨,即七洲洋也,其地约在飞云江东南与万全乡接近处。”暨万全平原为海涨之地。

经过这片土地先人的千年辛苦开发开拓,万全平原逐渐形成扩大,而飞云江河口也随之北迁,自秦、汉以来距今2200余年,随着海涂淤长,瑞安、平阳两县人民不断围垦海涂,开发出沃野平畴的万全平原,古今人造6道河口海塘,以至飞云江河口由瑞安向海口外移10多公里,河口海涂已淤长延伸至丁山岛。今天,随着海涂围垦的推进,万全平原的面积更加增大,如今堤坝已经推进到与西湾海岸线齐平。

垟


千年塘河,母亲之河

塘河,在古代既是可以抵御海潮的海塘,又是可以行船的运河,还是可以旱天灌溉农田、雨季可以积潦的水渠。今天还在发挥行船、灌溉、排潦的功能。

流淌于万全平原千年的平瑞塘河是万全垟人民的母亲河,它的前身是最早的万全塘,视作万全平原最早的塘河,平瑞塘河属人工运河,它开凿于东晋(385-400)年间,至南宋时期,已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古时称之为三铺塘河。其作用是排水泄洪、灌溉粮田以及水路交通,由于万全平原的地势低,塘河的排水泄洪是其主要功能。平瑞塘河作为历史上的古道干路,自宋至民国,一直是温州经瑞安至平阳达福建的塘河官路。其南端渡口至平阳北门码头,曾经是南来北往客商的中转站,货物的集散地。千百年来,北门码头承载着平阳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巩固海防的重任。

垟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9瑞安府(南宋后期温州改名为瑞安府)“百里荷花”条引《郡志》:“自(今温州城区)百里坊至平阳屿一百里皆荷花,王羲之自南门登舟赏荷花即此也。”“平阳屿”即平阳县城,自温州城区百里坊起舟到平阳县城水路恰好百里,唐人张又新赋诗记王羲之出游:“时新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其出游必须经过平瑞塘河。其生活年代距王羲之生活的东晋只有三四百年,张又新诗可证《郡志》所载必有根据,据此估计瑞平塘河在东晋时已经开凿并初步形成所言不假。

垟

平瑞塘河全长17公里,北起瑞安飞云江马道南岸至平阳县城的北门河头,也是一条略成南北走向的河流,由于其主要流经平阳县的万全乡,故历史上称该塘河为万全塘。明代平阳人蔡芳《平阳万全海堤记》说:万全塘“盖自开辟时即有此海,自桑田即有此乡(万全乡),自御海即有此塘。”可见万全塘也是温州较早的海塘之一。旧版《瑞安县志》称“三十里飞云”,古时平瑞塘河(万全塘),自平阳县城北门至瑞安飞云渡三十五里,原为抗御海潮所掘土塘,宋时铺石。随着时间推移,塘堤多次毁决,多次重修。然星移斗转,几度春秋,潮涌洋流中夹杂的泥沙使海涂淤积,以致海水渐退。随万全平原的淤积,自西逐渐向东延伸,万全塘也由古代海塘变迁为内河堤塘,而今此塘已远距海口达15公里以上。

垟

平瑞塘河属于万全水系,飞云江流域,集雨面积15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百分之六十七,纵横交错大小支流322支,长153公里,构成了平原河网。河流始由平阳县城出之干河,经瑞安码道陡门入飞云江出海。它覆盖着瑞安平阳两县市平原200多个行政村,60多万人口。平瑞塘河先受九凰、雅山、甸洋诸山之水出北门桥,过鸣山、塘桥、倒树桥、白马桥、万安桥、万全铺、章岙周、杜山头、彭桥、前金,直抵瑞安市境南码道水闸,全长17公里,属平阳县境(至杜山头止)的有15公里,干河出北门,先后受河水91条,分支河水36条,共44公里,又与东塘河诸水相通,构成纵横流注的水网。塘河河道宽狭深浅不一,最宽处达94米,最狭处9米,最深9.4米,最浅3米。

垟

平瑞塘河是万全平原灌溉和排涝的主要河道,南码道水闸是该平原最大的排涝闸。现在这条静静地流淌了千百年的瑞平塘河,还是一条保存着有较好生态的河流。同时,温瑞塘河它是平阳、瑞安两地重要水道,古时时接连浙闽交通的重要水路交通要道,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曾起到过重大的作用。也是万全垟(平、瑞两地)人民的母亲河。

  平瑞塘河是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塘河,在明、隆庆和清、乾隆《平阳县志》,以及瑞安县志都以大篇幅记述了它在水利、交通方面作用和沿革。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林景熙曾作《州内河坊》对这条源远流长的塘河曾经这么称颂:“势益深广,可济枯旱,可泄淹潦,可濯可烹,出郊外引灌数十里,讫归于海。”道出了这条塘河历史上民生功能。

垟


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乐水者智,万全平原秀丽的水乡景色孕育着智慧能干、勤劳俭朴、爱国爱乡的万全人和万全垟的文明史。万全平原也是人文积淀深厚的地方。宋室南迁,这里繁华一时,盛极一方,这里人杰地灵,历史名流荟萃,曾经涌现出如南宋名臣宋之才、吴蕴古、徐谊、蔡必胜、郑朴翁,明朝清官廉吏杜整、吕洪、王朝佐、童器、蔡芳、蔡立身,晚清启蒙思想家宋恕、爱国民主志士黄溯初、新闻巨匠马星野等一大批名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传承悠久。

垟

宋之才(1090~1166),字廷佐,号云海居士,万全宋桥人,宋代使金外交家。北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初授贵池主簿,历任京兆府学教授、校书郎、考功郎,后升国子司业。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以权礼部侍郎出使金国。金主问:“宋大国乎,小国乎?”回答:“中国耳!”金主叹服。回国后,高宗抚其背称“真乃宋之才也”,并移官权吏部侍郎。因长子和妻子去世,辞官闲居,加授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后任泉州知州,转任衢州知州。绍兴三十一年致仕(退休)。孝宗乾道二年(1166)过世,享年77岁,谥号文简。著作有《云海弊帚》、《云海后集》、《三余录》等。  

  南宋初,宋埠吴桥村吴蕴古,字醇之,号白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中进士,曾官太常寺博士。他关心乡里,倾家产建造宋埠沙塘陡门,使万全垟和万亩农田受益。同时还有万全人徐钺(1125年-1187年),永嘉学派学者之一,与郑伯熊、陈傅良共同讲求经济之学,关心民生。乾道初,温州频遭天灾,大饥,但温州守丞官员向皇帝隐瞒灾情,又不准下属向上反映,徐钺敢于写信给陈傅良揭露真相,陈傅良上疏孝宗,温州守、丞被罢职,百姓得到救济。

垟

徐谊(1144-1208)沙岗人,进士。蔡必胜(1140-1203)步廊人。1167年武状元。两人同朝为官。蔡必胜不附权势,受到光宗重用,任为阁门舍人,带御器械侍卫。这是皇帝近侍最重要的职位,可谓知遇。1194年,太上皇孝宗病故。光宗受皇后挟制,不愿立太子,身体又病,不能主持丧礼。这在以忠孝治国的时代,是一件了不起大事,搞得谣言四起,政局动摇。金人正利用机会,欲进攻宋朝。在危难之时,徐谊、叶适挺身而出,冒着灭九族的风险,与蔡必胜一起,促成大臣越汝愚,拉拢韩亻宅胄(阁门舍人),共同废了光宗,拥立嘉王赵扩为帝,使国家渡过危机,政局得以安定。张綦毋的《船屯渔唱》道:“鼎立三犀镇北塘,同扶日毂出扶桑。至今父老能追忆,知閤当年与侍郎。”道出了徐蔡的历史功勋,而叶适称徐谊有“定计”之功。徐谊、蔡必胜能顾大局,明大义,也留传千古。

垟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平阳郑朴翁(1240-1302年),焦下人,字宗仁,号初心,又号七山人。1274年进士,官从政郎。宋亡后隐居平阳郷山,有《国子赋》传世。元世祖忽必烈以杨琏真伽为江南释教都总统,在绍兴发掘南宋历代皇帝坟墓。郑朴翁和同乡林景熙会同南宋遗臣多人化装成采药者或乞丐到绍兴,暗暗把这些骸骨收集埋藏起来,并种上冬青树作标记,郑林乃生死之交。后林景熙还写了《冬青行》一诗,产生一定影响。而林景熙有《飞云渡》:“人烟荒县少,澹澹隔秋阴。帆影向南北,潮声变古今。千峰僧塔远,初日海门深。小立芦风起,乘槎动客心。”还有首《北塘纪事》:“相传淤涨积万全,冲流东北两深渊。东吴南山船屯地,西晋北水乃感潮。三十里横安相望,八千丈城濠两分。春雨东流出仙口,秋水北起入飞云。”记载了宋末元初万全垟和飞云渡的古貌,颇具历史价值。

垟

明朝中期的景泰至弘治年间(1450~1505),万全平原人吕洪、杜整、王朝佐、童器、蔡芳等俱是平阳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不仅科举扬名,而且人品、官品出众,志同道合。后刘绍宽在编纂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时,把他们编在一起,传末还给他们一个简要的评论:“诸公居同里,生同时,气节文章,若合符契,立身行政,本末粹然。敬庵(杜整)赴官道卒。。。。(王朝佐)以不合于时,先后引退,清操介节,固超出流俗哉!”

垟


  清末万全下薛人宋恕(1862年-1910年),初名存礼,字燕生,又名衡,字平子,号不党山人。所著《六斋卑议》积极宣传维新变法强国富民,被梁启超列为《西学书目》,与谭嗣同志同,同时宋恕又与陈虬、陈黻宸合称“东瓯三杰”“维新三先生”,今下薛建有宋恕纪念馆。

  民国时期,民国22年(1933年),黄群(字旭初,1883年~1945年)在万全垟郑楼创办了温师,培养了师资1800名。该校虽于上世纪50年代迁至温州市区,但旧校址旁纪念黄群的“旭初亭”依然耸立河中。黄群历时30年,悉心收集温州先哲文献共400多种,在温州建“敬乡楼”贮藏,还创办了瓯海医院,为温州文化、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垟

马星野(1909-1991),万全湖岭陈岙村人。1934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后任中央政治学校教授、新闻系主任。国民党中宣部新闻处处长、《中央日报》社社长、“中央通讯社”社长、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这位新闻界名人,就是从万全乡村子走出去,马星野后来到了台湾,他的一首思乡诗被两岸传诵一时:“拜赐莼鲈分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历史上,万全垟著名的人物还有很多,在这,限于篇幅,遂不一一细述。

垟


区划调整,万全重生

万全平原人民世世代代与台风打交道,流传着许多气象谚语,这既是当地历代人民观测气象的经验总结,又富于哲理。如:“黄泥山头挂破蓬”—兆大台风即将登陆。黄泥山指横屿山东段的山头,“破蓬”是断虹的闽南语。还有“求男求个败家子、求雨求个大风痴(风暴)”。求男的家庭少儿女,有了儿女过于宠爱便成了败家子;求雨时必遇久旱,定要警惕风暴。还有,“百亩田礁单闪”—主风暴,传说百亩田礁在万全垟东南海上,住着蚌精,每年酷暑时,蚌精会张开蚌壳乘凉,这时蚌内大珠的闪光就招引四海野蛟前来抢珠升天,于是狂风暴雨大作。所以大家很怕百亩田礁的“单闪”,即东南海面不连续的闪电。

垟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什么是地名?作为泛称,地名其实就是地方的名称,具体来说,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地理环境具有的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代号,地名具有音、形、义、位四项要素。因此,中国每一个不同的区域的地方命名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不同时代特点,而万全平原的一些地名更具有地方特色,如“垟”字。

其实万全平原为海涨之地,处处由“洋”而“垟”,当年造船的船屯,停泊船只的港湾,船上水的号子,操练水师的鼓乐,曾经的三国历史现场都已沉积为“垟”“垟”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河网平原,土厚地肥且有灌溉之便,一直是平阳大粮仓。

万全垟民间素有“万全十八垟”之称,有18个带“垟”字的村庄。林垟、周垟、榆垟、谷垟、金垟、潘垟、鲍垟、黄垟、倪垟、下鲍垟、叶垟、吴垟、姜垟、廖垟、柳垟、迎学垟、周贵垟,这里凑了17个“垟”。还缺一个呢?还有李垟。有一则《万全垟缺爿李垟》的传说,说在前朝某代因遭朝廷抄村,方圆三里的李垟村湮灭了,一片田地至今仍叫“李垟下”。温州海边称田地为“垟”:靠海的地方因潮汐把泥沙冲积成滩涂,滩涂渐成田地,“洋”便成为“垟”“洋”去水成“垟”,与“泥”去水成“坭”一样道理。  

垟

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胎记,是地方人民归属感的凝聚和支点,是一部流传久远的地方人文教科书。从万船到万全,“万全垟”三字很少出现在古今行政区划中,但是有时只作为乡名而已;但他却确确实实存在于当地以及周边群众的口头,世代相承。从建国后的万全区到万全乡到今天万全镇。生生不息,“万全”作为一个地名,显示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传统和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

在2010年7月2日,平阳县举行新的万全镇成立大会,消失了达十余年之久的“万全”这个流传了千年之久的古地名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中,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造就了美丽富饶的万全大平原。天地如此造化,赐予平阳一方热土。是啊,万全是古老而年轻的,人们热切的期盼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希望这片土地能够保存青山绿水,海晏河清!!

垟

过去万全平原(垟)人民以水为伴,依水为生,饮用清洁的河水,靠河水灌溉良田种出优质大米。但最怕东海“变脸”掀巨浪。现在东海筑了“东海长城”,可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不怕了。但是,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日益侵扰,河水污染日益加重,土地日趋减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生态平衡和人民健康。

历经千年沧桑时光才照就的渔米之乡–万全平原(垟),是上天赐予平阳一方热土。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土地是生命之本,它对人们有包容养育之恩。我们一定要珍惜土地、感恩土地、热爱土地、保护好万全平原(垟)这个珍贵的集湿地、平原、观光、农业、养殖、河网密布的有大地之肾之称的不可多得生态资源。但留方寸地,给予子孙耕!!!

注:部分图片来自万全网,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网络引流和网络创业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干货的引流技术和创业项目课程免费分享!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对网络推广引流和网络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引流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的推广引流技术和网络创业项目课程分享,当然是免费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yingxiaoo@foxmail.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yingxiaoo.com/4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