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营销圈公众号引导关注

2012年10月11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填补了中国作家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空白。

在此之前,中国人有着非常深的“诺奖情结”。中文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如鲁迅曾拒绝提名,沈从文和巴金曾获得提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捡了老舍的漏……总之,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长期缺席诺贝尔文学奖实在是让人意难平。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立马成为了热门人物,一时风头无双。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中国文学打破“诺贝尔文学奖魔咒”的莫言,却并未成为鲁迅那样的全民偶像。当时虽然产生了一阵莫言热,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反对和贬低的声音,甚至有人联名呼吁瑞典文学院取消授予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为何没有成为鲁迅那样的全民偶像?究其原因,跟一些人的心态问题有关,也跟莫言本身的创作及立场有关。莫言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接续了鲁迅的创作道路,莫言本人也曾多次谈到鲁迅对自己的影响,但他终究没有成为第二个鲁迅。

事实上,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的创作依然没有脱离鲁迅的影响,甚至比之前更多地从鲁迅的作品中汲取养分。通过阅读莫言的最新作品《晚熟的人》,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他在向鲁迅致敬。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莫言为何没能成为全民偶像?莫言如何看待鲁迅?莫言从鲁迅那里学了些什么?莫言的最新作品与鲁迅有怎样的联系?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一、莫言获诺奖后受争议的两大主因:人们的心态问题及莫言的创作与立场

莫言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他在小学学历的基础上开始文学创作,26岁发表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之后的31年来写出了11部长篇小说以及几百部中短篇小说,56岁获得茅盾文学奖,57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奖之后,一时之间成为了国内最热门的人物,《红高粱》《蛙》《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代表作掀起热卖狂潮,形成了超越文学领域的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莫言现象。不过,莫言现象中并非只有叫好声和称赞声,而是夹杂着许多批评、贬低、反对的声音。

著名公知陈丹青的说法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我没读过莫言的东西,但我知道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和他的作品关系不大

这种说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莫言的反对者的心态,他们没有认真读过莫言的作品,也不了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规则,但就是认为莫言获奖这件事中存在着“阴谋”。换句话来说就是,我根本不了解莫言和诺奖,但我就是知道莫言获奖有问题,别问我具体是什么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

这种心态无疑是有问题的,有点类似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又有点类似于见不得自己人受到别人的肯定。除了陈丹青这样的公知之外,还有不少作家及文学爱好者也怀有类似的心态。

青年作家张一一便公开质疑莫言“贿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马悦然收了不少好处费。该消息顿时引起轰动,但很快被证实为谣言。张一一是著名青年作家,与韩寒、唐家三少、郭敬明并称为“四大才子”。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在莫言获诺奖之前,张一一曾写信给诺奖评委,声称自己的作品完全符合诺奖标准,可以作为十三亿中国人的代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遭到拒绝后,张一一又声称与诺奖划清界限,终生不再参评诺贝尔文学奖。

张一一绝非个例,像他这样抵制莫言获奖的人大有人在。古川、夏业良、北风等15人便联名发表公开信,对瑞典文学院诺奖评委员会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表示抗议,要求取消授予莫言诺奖。他们认为,莫言获诺奖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民族感情。

这些因心态出现问题而非议莫言的人,他们的行为大都付之一笑即可。不过,因莫言的创作及立场问题引发的批评,却值得引起注意。

有些人认为,莫言是体制内的作家,近年抄过“讲话”,也从不发表悖于官方的意见,他获奖是因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官方文学主示好。但也有人认为,莫言的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丑陋的国人形象,迎合了西方人的心理。

这两种说法非常矛盾,一个是莫言讨好西方,一个是西方讨好中国,二者不太可能同时成立。两种说法都被反对者们言之凿凿地用在了莫言身上,实在是让人感到费解。或许,这是因为莫言对待很多问题的立场也像他的小说一样难懂。

莫言的小说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在创作初期,《红高粱》就因为颠覆传统和历史而受到非议。《檀香刑》《丰乳肥臀》《蛙》等作品,更是描写了许多残酷的情景,肆意挥洒想象力,甚至流露出了对丑陋、低俗的迷恋。《丰乳肥臀》中的主人公上官金童,更是一位西方神父的野种,最后在西方文化中得到救赎,很多人认为这是在隐喻中国文化。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李建军教授认为,莫言的小说比喻非常拙劣,冗词赘句过多,不过是对西方文学的拙劣模仿。孔小彬教授则认为,莫言的小说批判性有余,深刻性和复杂性不足。

总之,不少专家认为,如果和鲁迅相比的话,莫言只学到了批判,而没学到深刻与复杂。

二、莫言称鲁迅为天才,但他还想超越鲁迅,往前走一点

对于当代中国作家来说,鲁迅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也是大家竞相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不仅因为鲁迅具有非凡的文学地位和文学成就,还因为鲁迅的思想对中国人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余华、张炜、张承志等作家都很喜欢谈论鲁迅,并且从不掩饰自己对鲁迅的敬仰。莫言也不例外。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莫言曾说:

莫言的这段话绝非虚言,而是真心的肺腑之言。事实上,莫言从创作之初开始就一直在学习鲁迅。莫言对于鲁迅的学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比如鲁迅笔下的经典命题“示众”“看客”“吃人”“自我忏悔”“拷问灵魂”等等;从小的方面来说,比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祝福》中的我、《阿Q正传》中的阿Q等人物形象。

莫言在《酒国》和《灵药》中,曾两次仿照鲁迅的短篇名作《药》,以“吃人”作为重要的切入点。《酒国》中,李一斗曾说:

不过,莫言并不只是想模仿与学习鲁迅,他真正想做的是在鲁迅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因此,莫言在讲述“吃人”故事的同时,改写了“吃人”者与“被吃”者之间的人物关系,加入了更多的想象,甚至是残酷、丑恶的画面,使故事变得更为奇特,同时也更加暴露现实的种种弊端。

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既有哲人的深刻,又有战士的勇敢以及医者的悲悯,并且将这三种截然不同的特质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最终形成了“自我拷问”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内核。莫言的本意是想在鲁迅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点,但呈现出来的却是毫无节制的想象、过于残酷的画面、时常混乱的立场,很多时候显得像是在“和稀泥”。

在《酒国》《丰乳肥臀》《蛙》《生死疲劳》等小说中,莫言对现实的批判、对丑恶的暴露并不在鲁迅之下,并且想象更为瑰丽、叙事更为壮观、场面更为宏大。但是,就深刻性而言,这些作品却在鲁迅之下。

三、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重新开始学习鲁迅,以最新作品《晚熟的人》向鲁迅致敬

2011年,莫言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赢得一片叫好声的同时,莫言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不过,叫好声也好,贬低声也罢,他都没有过多理会。

接连获得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并未沾沾自喜、止步不行,而是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鲁迅。在此前的创作中,莫言虽然有意向鲁迅学习,但又总是肆意挥洒想象力,不加节制地描写残酷、绚丽、魔幻的场面,迫切地融入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元素,以至于消解了作品的深刻性。

鲁迅小说的一大特点是简短而深刻,朴实无华而意味深长。这其实是一种洗尽铅华的高境界,可以说是小说创作中的“化境”。莫言虽然声称自己是“鲁迅的直系传人”,但应该他太想沿着鲁迅的路往前走,不知不觉就偏离了鲁迅的道路。在获得诺奖之后,莫言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鲁迅,并且开始了“回归”之路。

2012 年,莫言创作出了《左镰》《地主的眼神》。2017年,莫言又创作了《等待摩西》 《表弟宁赛叶》 《诗人金希普》。2020 年年初,莫言又接连创作出了《晚熟的人》《贼指花》《火把与口哨》《红唇绿嘴》4部小说,并将获诺奖后的小说集结为《晚熟的人》进行出版。

《晚熟的人》是莫言学习鲁迅的成果,也是莫言的一次自我突破。《晚熟的人》和莫言之前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它是一次熟悉的故乡之行,直接继承了鲁迅的著名小说《故乡》。看似轻描淡写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人物的特点,三言两语便展现了时光流转的沧桑。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

如《等待摩西》以主人公三次回乡的所见所闻作为故事的主体结构,勾勒出了柳卫东的不同人生阶段的命运。这几乎完全沿用了由鲁迅在《祝福》《故乡》中开创的叙事模式,在精神内核以及思想深度方面也较为接近。除《等待摩西》之外,《晚熟的人》中的其它作品也大都是这样。

在细节方面,《晚熟的人》也有许多模仿、学习以及致敬鲁迅之处。《等待摩西》中描写马秀美时,莫言明显在模仿鲁迅《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红唇与绿嘴》的开头 “老父病重,我由京返乡陪护”,和鲁迅《故乡》的开头非常相似。《斗士》中“我”含含糊糊说“这怎么说呢……应该……都伟大吧……”,这无疑是在仿照《祝福》中鲁迅回答祥林嫂问题时的状态。

当然,除了仿照、致敬鲁迅之外,莫言在还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做了一些突破。鲁迅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觉醒者与启蒙者,但莫言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再是那样,因此莫言虽然沿用了鲁迅开创的叙事模式,但在内涵方面又进行了扩展。

以《晚熟的人》为例,作者莫言并不是晚熟的人,蒋二等留在乡下的人才是。莫言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故乡》中的鲁迅与闰土的关系进行对换,为的是更好地展现新时代故乡人物的特点,挖掘当今时代的“国民性”问题,同时也更好地像鲁迅一样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之,莫言的最新作品脱下了魔幻外衣,对准乡村生活最普通的群体,不再像之前那样盯着阴暗面、残酷面来写,而是真诚自然地书写真实的小人物,并像鲁迅一样深刻挖掘国民性问题,触及人性的最深处。

结语:

“晚熟”是莫言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状态的一种判断,与鲁迅当年指出的“愚昧”“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晚熟”相并列的概念,还有“早熟”“早衰”“熟过头”。

《晚熟的人》中有些人物明显熟过了头,他们的行为既不符合传统伦理,也不符合现代精神,但却过得格外自在,仿佛一粒粒蒸不熟、煮不烂的铜豌豆。但他们其实失去了自我,只是体制化的产物。

无论是早熟,还是晚熟、早衰,背后的原因都非常复杂,涉及到传统文化、家庭状况、社会现实、阶层演化等问题。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莫言的《晚熟的人》无疑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有助于读者的精神健康成长。毕竟很多人到了二三十岁后,极为缺乏精神成长,有的只是肉体的衰老。

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莫言的作品,欢迎阅读《晚熟的人》等作品。现在只需戳下方链接即可得到,价格也很实惠。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营销圈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对网络推广引流和网络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Sum8338 备注:营销圈引流学习,我拉你进直播课程学习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实战的推广引流技术和网络创业项目课程分享,当然是免费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yingxiaoo@foxmail.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yingxiaoo.com/165160.html